2月25日,东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及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计划。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毗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门城楼,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本次考古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南海卫城墙遗址最深处距地表约3米,文化遗存丰富,现存堆积年代从宋代一直持续至民国时期,清理出土明清时期城墙基址及其配套道路、排水道等设施,发现了城内建筑基址群与生活用水井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及生活器物,共计小件360件、各类器物残片90箱。
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现实证了东莞作为“粤海第一门户”在明代军事海防体系的主体地位,证明了东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展现了东莞建城史和城市发展史。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介绍,本次考古发掘规模较大、收获丰富,填补了东莞古城遗址考古的空白,是岭南地区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
一号城墙基址已发掘部分为西城墙北段和北城墙西段,城墙基址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平面呈曲尺形,清理长度约100米。墙体宽约7.6米,内外两侧为红砂岩条石砌筑包边,中间包夹夯土,夯土残高约2米,层厚0.08至0.12米,夯土层之间多夹杂贝壳或碎砖瓦层。结合地层关系及建筑材料来看,该段城墙当为明代修筑。
根据文献史料记载,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治移至到涌,即现莞城。唐代东莞城为土城,规模小;到宋代,东莞县城在原土城基础上改筑砖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东莞县城内设置“南海卫”,洪武十七年(1384年)指挥使常懿在东莞县城筑石城,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和改建。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宁康补充道,城墙基址与史料“以石包墙”的记载相符,城墙和城砖尺寸符合明代卫城规制,且该段城墙毗邻迎恩门城门,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南海卫城基本相符,综合判断该段城墙应当为明代南海卫城墙。
南海卫是明朝实行卫所制的军事编制后在东莞县城设立的军事机构,与行政建置下的东莞县并存。据介绍,明朝在东莞县城设立南海卫的时间早于广东其他州县,规模远超一般县城,在东莞县的军户远远多于民户,南海卫和东莞在明代广东海防体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明代广东海防体系“卫—所—寨”三级防御系统中的核心卫城,南海卫承担着东南沿海军事指挥中枢与海防前哨的双重职能,发挥着拱卫广州、守卫祖国南疆、维护国家统治和沿海秩序、沟通海外贸易的作用。新闻发布会透露,其城防遗存的科学揭露,首次实证了明代海防卫城的空间格局与营建规制,是明清海防考古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研究明清海防史、建筑史、社会史等有重要意义。
曹劲提及,本次考古出土的大量遗物中,除了青砖、铺地砖、柱础、筒瓦、瓦当、滴水等建筑构件外,还有大量陶瓷器、玉石器、骨器和金属器等日常生活用具。遗址内各类遗迹和遗物生动还原了东莞宋代至今生活场景,清晰展现了东莞近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其中,瓷器为最大宗,器形多样,主要有碗、盘、杯、碟、盏、罐等,来源较广,窑口繁杂,奇石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白马窑等窑口瓷器皆有发现。
“遗迹和遗物反映了东莞是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是东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对于古代海陆交通史、贸易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丰富和补充。”曹劲说道。
城墙是古代城市防御与空间格局的核心标志,南海卫城墙遗址的发现还为研究东莞县城建置沿革、岭南沿海地区古代城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让东莞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演进更加清晰可辨。
同时,城墙外侧还清理出平行于城墙的道路,路面以碎砖、瓦砾、砂黏土等材料构筑,两侧用红砂岩条石顺砌路肩,残长约20米。
城墙内侧还揭露了一组具有空间层级划分的排水系统遗存。排水系统遗存采用三级分列设计:第一级排水道垂直于城墙内壁并由青砖砌筑;第二级排水道沿城墙走向延伸,采用红砂岩条石构筑;第三级排水道为穿越城墙底部的排洪总渠。
除此之外,遗址内还清理出多处房址及水井等生活设施。其中房屋建筑基址6座,部分房屋以红砂岩条石为墙基,条石上砌筑青砖;水井8眼,井壁多以青砖砌筑成圆形或多边形,部分水井尚存有红砂岩砌筑的井台。
新闻发布会还宣布,为加大对南海卫城墙遗址的保护力度,东莞将在保护遗址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遗址进行适度活化利用,积极地推进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其和老街区的保护提升共同打造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标杆项目。
据悉,考古遗址公园选址位于东莞运河南岸,北至运河东一路,南与东莞文化广场接壤,西至运河东二路,东至凤来路,面积约2.5公顷。东莞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规划设计。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介绍,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围绕迎恩门节点展开,打造一座集中展示东莞城市发展历史、古代中国海防体系,兼具历史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城市文化门户等功能的复合型城市考古遗址公园。
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提到,莞城是东莞的城市原点,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记忆”项目首开区范围内,也是“东莞记忆”项目最重要的节点,“莞城将对城墙遗址公园进行规划建设,努力把南海卫城墙遗址内发现的丰富文化遗存,通过原址展示、数字化展示、互动展览等多种方式,实现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同时,东莞还计划取消迎恩门现状两侧的车行道,来弥合西正路对遗址公园的割裂;建设凤来路北段,打通莞城城内片区到东江大道的新通道;完善公园周边的慢行系统、公交接驳体系,提高公园的公众可达性。
东莞有着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史、近1700年的建县史和近1300年的建城史,1991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东莞还将进一步挖掘历史城区范围内的文化元素,通过重塑古城边界、再现城水关系、打造历史之径、活化记忆节点等方式,积极探索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之路。
2023年10月,为配合“东莞记忆”项目迎恩门记忆墙工程建设,东莞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基本建设前的考古勘探工作。考古勘探发现了明代城墙和城内古建筑遗迹和相关文物遗存。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东莞市委、市政府当即决定取消投资额约2亿元的记忆墙工程,暂停遗址附近的凤来路施工,决定原址保护并开展进一步考古发掘,建设城墙考古遗址公园。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5至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2025年1月,考古发掘工作通过验收。
根据考古发掘成果,结合史料印证,初步判断该段城墙遗址为明代南海卫城墙,东莞市文广旅体局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同研究,将该处遗址定名为南海卫城墙遗址。
在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的当下,东莞以一种近乎“逆行”的姿态,为一座明代城墙按下了暂停键——叫停投资2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转而将3000平方米的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现场完整保留,并重新规划建设遗址公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这一决策背后,是“世界工厂”对自身历史文脉的深情回望,也是城市发展的另一次转向。与历史共生的“城长”,将在更深维度下,为东莞转型突围增加另一重底气。
对东莞而言,当南海卫城墙遗址在“东莞记忆”项目考古勘探中出现时,这不是一道关乎城市建设的单选题。在投资2亿元的记忆墙工程面前,一段凝固的历史文明是无价的。东莞用行动证明,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从不是城市更新的成本,而是高水平发展的宝贵资源。
东莞的决心,能从今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看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专题学习会“搬”到考古现场,创新以“实地调研+辅导报告会”方式,推动东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迈上新台阶。
专题学习会强调,要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更好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当“先考古后出让”“先考古后建设”“先调查后建设”写入制度,当文物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顶层设计的转变,让文物保护不再是文化部门的“独角戏”,而是成为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甚至发展的刚性要求。
遗址保护逻辑的成熟离不开东莞多年赓续城市文脉的系统实践。东莞有155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是全省市域单位面积国保覆盖率最高的地级市。在文化强市建设的统领下,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东莞擦亮历史背景和文化和莞邑文化,也刷新了外界对“世界工厂”的刻板想象。
东莞的智慧在于,没有将遗址就地回埋或者简单封存,而是将其用“文化遗产+”模式,以“活”的姿态融进城市——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让历史遗迹与现代生活产生化学反应。
遗址公园的规划中,也能展现出东莞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心:设置考古展示区,让公众见证“历史重现”的过程;联动周边历史街区活化,形成文化生态群落;既要满足普通公园的公共服务、互动交流功能,也要兼具考古科普及考古发掘工作延续的功能。
这种保护性开发模式,既不同于“博物馆式”的静态展示,又规避了过度商业化的破坏,在历史的真实性与城市的功能性之间作出了精妙平衡。
不难想象,当遗址公园与儿童活动空间、生态景观有机融合,文化遗产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可感知、可参与的城市肌理。
这种创新实践,在东莞早有成功先例:清代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可园实现古建筑群与博物馆功能的共生;紧邻国家级抗战遗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东莞建成广东顶级规模、设置水平最高的遗址类抗日战争专题博物馆;在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东莞建成战争博物馆,2024年观众量居全省博物馆首位……
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将成为东莞“让文物活起来”方法论的最新注脚。
城市的竞争通常要经历拼经济、拼管理、拼文化的三个阶段。抓住“文化+”的乘数效应,成为近年来国内网红城市的出圈“法宝”。
作为以制造业闻名的工业城市,东莞并没有丢掉历史之根、文化之魂,而是“左手护住历史根脉,右手推开发展之门”。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是东莞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传承的里程碑,也是东莞申报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的有力支撑。
当前,文旅融合产生的经济效益正以更大力度重塑着城市经济地理。在保护传承思维之上,东莞可以跳出“重制造轻文化”的桎梏,以全域文旅思维开发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可以与可园、虎门炮台、石龙名镇等众多文化地标,共同构筑起东莞的城市文化品牌体系,与“东莞记忆”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构建历史主题旅游动线,更好地发挥旅游对文化遗址的保护传承活化作用,提升东莞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正如新闻发布会所言:“当我们用考古刷子扫去城墙的尘埃时,扫亮的是整座城的文化自信;当我们把遗址公园标注在地图上时,标注的更是东莞人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立足“海防重镇”“海丝节点”的历史坐标,东莞还能更加进一步丰富文化的多维标签,用更立体、多面的文化身份,让文化遗产和工业文明共生共荣。
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应该是不同时空文明的共生体。放眼今天的南海卫城墙遗址,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的不仅是海防卫城的营造智慧,还有一座现代城市对文明传承的新思考。
日前,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席某某上诉案及所涉婚约财产纠纷上诉案的审判长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本案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审宣判后,鉴于网上存在大量不实信息,法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事实。
18日晚些时候,胡塞武装发表声明称,该组织当天向以色列在特拉维夫的军事目标以及位于红海和阿拉伯的美国航母编队发动了袭击。从17日晚到18日凌晨,美军对也门西部荷台达省的伊萨角港发动多次空袭。截至目前,已造成80人死亡,另有上百人受伤。
近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被问到有关美国和世贸组织关系的问题时,笑谈这是一个“五年来一次”的问题。记者:“(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提出动议,要求特朗普政府让美国退出世贸组织,美国现在还在“船上”吗?如果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如何继续运作?
此次广交会,无论参展商还是境外采购商数量都再创新高。广交会是重要的外贸平台,中国“智造”正在通过这一个平台走向世界。这几天不少参展商拿下大订单,采购商们也采购到不少新产品。吕羽华,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采购商,中文讲得十分流利,这次他来广交会,关切中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
玩具业是美国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对中国生产的玩具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曾经物美价廉的玩具将变成“奢侈品”。美国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价值177亿美元的玩具,其中75%来自中国。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资料图)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导致非常严重混乱和破坏。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
“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官方通报:站台工作人员极力制止未果,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法院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有哪些?#媒体精选计划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一些美国企业的成本大幅度的增加,一些小企业难以应对关税带来的冲击。在佛罗里达州,埃米莉·莱伊的小型文具公司正面临着十几年来最大的困境。埃米莉以未经国会讨论、滥施关税为由向特朗普等人提起了诉讼。埃米莉·莱伊在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经营一家小型文具公司已17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