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苏记丨江苏版“模速空间”——玄武大模型工厂的“模”力密码

  4月29日上午,习在上海考察时,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模速空间”于2023年9月揭牌,基本形成了涵盖芯片设计、模型算法、数据语料、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呈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良好态势。

  沿江而上300公里,南京玄武区也有一座没有烟囱的“工厂”正日夜运转。去年4月,由玄武徐庄高新区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团队打造的“玄武大模型工厂”正式成立。这里不冶炼钢铁,却以数据为矿石、算法为熔炉,提炼出赋能千行百业的AI解决方案。

  “玄武大模型工厂”聚焦AI领域创新研发、算力服务、模型开发与运营、数据应用、生态建设等环节。“工厂”不仅是大模型技术落地的“加速器”,更以行业垂直场景为切口,构建起服务江苏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生态。

  “工厂”运行的核心逻辑可概括为“三轴驱动”,一是以数据为纽带整合资源,二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精准研发,三是以低成本算力为支撑加速落地。通过这一模式,玄武工厂正为江苏制造业、贸易、农业等优势产业注入AI动能。

  与上海“模速空间”聚焦通用大模型相比,玄武模式从创建之初,就更加关注行业深度,聚焦如机械制造、跨境贸易等江苏优势产业定制垂类模型,强调大模型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为行业模型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低成本算力资源及多元应用场景,助力企业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作为南京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重镇,玄武云集众多新老软件企业,依托“工厂”的服务,在新赛道下焕发新机。两年前成立的有零科技自主研发的“启真大模型”已成功备案,并完成首轮千万级融资。深耕数字政府建设近30年的大汉软件,推出政务领域专有大模型“星汉”Galaxy大模型助力“江西省政务平台”成为全场景、交互式政务服务专业模型。截至目前,玄武已有7个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玄武区的大模型备案数量也占江苏全省备案数量的1/4,位居全省行政区第一。

  若将大模型开发视为新工业革命,玄武大模型工厂恰似数据时代的“精钢车间”。这一比喻的底气,源于玄武区前瞻布局,早在2023年玄武区便率先在全省布局数据产业,同时启动江苏国际数据港建设,后于今年检出率先发布数据要素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十条”政策和促进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模型十条”政策,在算力、人才、金融等多个角度支持大模型企业发展。

  玄武区立足自身禀赋优势和高水平发展需要,目前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一条“数据枢纽—城市治理—产业应用”的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即以江苏国际数据港提供数据流通与合规支持,城市数据空间提供城市级数据资源,南钢、中节能、国机数科等作为产业龙头依托行业数据空间驱动业务创新,三者共同构建了数据要素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玄武模式。

  大模型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科大讯飞在玄武大模型工厂设立代码大模型全国总部和江苏区域总部,依托其智能编程助手“iFlyCode”等产品,推动智能编程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国机数科、中节能大数据两个央企二级总部相继落地,推动国家40朵行业公有云中的3朵(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零碳云)成功落户,积极探索大模型在智慧农业、工业制造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工作。

  应对欧盟《新电池法》,江苏国际数据港牵头立项国内首个电池行业数据标准《数据安全技术 动力蓄电池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率先构建与欧盟电池数字护照对接的中国电池护照体系,打造行业级电池数字护照公共服务平台,并成立全国首个电池数字护照注册管理中心,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透明化数字管理,帮助中国电池企业破解出口难题。

  玄武大模型工厂与南京市公证处合作开发的公证大模型产品,实现了模型与数据的场景融合,将极大提升公证行业的日常业务处理效率、文书管理上的水准。玄武大模型工厂开发的客服大模型已为多家公司可以提供智能化客服服务,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提升客服响应率和订单转化率,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伴随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持续深化,玄武模式作为数字化的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江苏省数字产业生态重构提供标杆范例,更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贡献极具前瞻性的参考样本。

  从徐汇滨江到玄武湖畔,一场关于数据要素的“双城记”正在上演。当上海用大模型叩响通用AI之门,玄武则以“数据精钢”锻造出产业升级的密钥。这种差异化的探索,恰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创新勇气,更需脚踏实地的产业深耕。

版权所有 © ayx官网下载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