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5月23日,咱们原山西铁路建造兵团一团十二连27位战友一行乘坐旅行社大巴踏上前往革新圣地延安的旅程。那天风和日丽,清新迷人是旅行出行的好日子。
早晨六点半咱们由太原迎泽宾馆门前调集动身。一路上咱们情绪高涨,“延安颂”“咱们的首领“山丹丹开花红彤彤”等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一直泛动在车厢内。有位战友还浸透厚意地朗读了作家贺敬之写的诗篇“回延安”波澜起伏、声情并茂,赢得了咱们一阵阵掌声。轿车在新建不久的高速公路上飞快疾驰,经介休、霍州、穿越汾西、石楼、过黄河大桥进入陕北宜川。正午1点多,咱们心仪已久的延安城映入了眼皮。现在延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山坡上绿绿的青草,高高的槐杨,遍地绿茵、处处翠绿。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高速公路直通延安,铁道上满载货品的列车呼啸而过。一座正在迈向现代化的城市。
20世纪60年代,我曾来过延安。那时延安瘠薄荒芜,光溜溜的山坡,无穷无尽的苍黄,马路上黄土飞扬。不通火车,每天只要两趟西安来的长途客车。与今日比较真是有着大相径庭。在延安咱们第一步观赏了延安革新纪念馆。纪念馆雄伟庄重,馆内摆设着许多老一辈革新家使用过的珍贵文物。有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稿件,有朱总司令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拓荒用过的耕具,有周总理亲手用过的纺线车。一件件文物告知咱们当年老一辈革新家是如安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日子、学习、作业,使咱们深受感染。接着咱们又观赏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革新原址。粗陋的窑洞,俭朴的摆设,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中心、等老一辈革新家在这儿日子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这儿他们留下了许多光芒作品,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这儿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咱们名贵的精神财富。20世纪70年代初由咱们太原万名知青组成的山西铁路建造兵团,在建筑北京——原平的战备铁路中。正是靠着“延安精神”吃大苦、耐大劳,用着最原始的东西帮助铁道兵多快好省地修通了京原铁路,给山西增添了一条进京钢铁大动脉。
第二天咱们又露宿风餐地前往靖边波浪谷旅游。波浪谷归于丹霞地貌,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它是由数百万年的风雨腐蚀,天然雕刻砂岩而成的。那些层层叠叠的赤色砂岩就像一匹匹铺盖在地面上浸染往后,暴晒的赤色绸缎,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在夕阳西下的烘托之中红若火焰反常壮丽。巧夺天工,大天然的创作让人恋恋不舍。
时间短的陕北之行完毕了。延安的赤色文明,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靖边的大漠风景,波浪谷的奇特地貌。给咱们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梁醒民,1951年10月20日出世,晋祠中学六七届初中生,1970年5月去山西铁建兵团一团十二连副班长。1971年7月调铁建一团团部后勤组。1972年3月分配太原铁路机务段办公室帮助近一年,1973年后上蒸汽机车当司炉、副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后去地勤检查组,2006年末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