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城墙基址保存较好 符合“以石包墙”记载

  东莞市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莞城街道西正路与运河东二路交会处,面积约15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2.考古发掘发现城墙基址长100米,墙体宽7.6米,以红砂岩条石砌筑包边,中间包夹夯土,与史料“以石包墙”的记载相符。

  3.该遗址具备极其重大学术价值,实证了东莞作为“粤海第一门户”在明代军事海防体系的重要地位。

  4.为此,东莞将依托南海卫城墙遗址,打造一座集中展示东莞城市发展历史、古代中国海防体系的复合型城市考古遗址公园。

  5.公园选址东莞运河南岸,面积约2.5公顷,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规划设计工作。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南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发现的东莞南海卫城墙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西正路与运河东二路交会处,毗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迎恩门城楼,遗址面积约15000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东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考古项目。

  发布会由东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何碧怡主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发布考古发掘成果,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介绍东莞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情况。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康,莞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钊围绕城墙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等内容作解答。

  2023年10月,为配合东莞记忆项目迎恩门记忆墙工程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应东莞邀请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明清时期南海卫城墙遗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先考古后建设”的相关规定,东莞市委市政府当即取消了原计划的地下停车场建设规划及暂停凤来路施工,决定原址保护并进行考古挖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4年5月至12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于2025年1月通过省文物局验收。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西部和北部的“一号城墙基址”,城墙基址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平面呈曲尺形。宁康介绍道,此次考古发掘,发现整体保存较好的城墙基址,长度约100米,墙体宽约7.6米,以红砂岩条石砌筑包边,中间包夹夯土,与史料“以石包墙”的记载相符,城墙和城砖尺寸符合明代卫城规制,因此印证是明代南海卫的城墙。

  根据文献史料记载,唐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东莞,县治移至到涌,即现莞城。唐代东莞城为土城,规模小;到宋代,东莞县城在原土城基础上改筑砖城。明洪武十四年(1381),在东莞县城内设置“南海卫”,洪武十七年(1384)指挥使常懿在东莞县城筑石城,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和改建。

  曹劲指出,本次考古发掘发现的明代南海卫城墙遗址具备极其重大学术价值,实证了东莞作为“粤海第一门户”在明代军事海防体系的主体地位,证明了东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展现了东莞建城史和城市发展史。

  作为明代广东海防体系“卫-所-寨”三级防御系统中的核心卫城,南海卫承担着广东中路海防体系中军事指挥中枢与海防前哨的双重职能。其城防遗存的科学揭露,揭示了明代海防卫城的空间格局与营建规制,对于研究明清海防史、建筑史、社会史等很有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东莞在守卫祖国南疆、维护国家统治和沿海秩序的重要作用。

  南都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南海卫城墙遗址内文化遗存很丰富,现存堆积年代从宋代一直持续至民国时期,清理出土明清时期城墙基址及其配套道路、排水道等设施,同时发现城内建筑基址群与生活用水井等重要遗迹。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构件及生活器物,共计小件360件、各类器物残片90箱。

  遗址内出土奇石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白马窑等窑口的瓷器,深刻反映了东莞是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内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进一步丰富了古代海陆交通史、贸易史研究的研究资料。

  “本次考古发掘填补了东莞古城遗址考古的空白,是岭南地区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曹劲表示,遗址内各类遗迹和遗物生动还原了东莞宋代至今生活场景,清晰展现了东莞近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是东莞的文化地标,对于赓续东莞历史文脉、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有着重要作用。

  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东莞将依托南海卫城墙遗址,打造一座集中展示东莞城市发展历史、古代中国海防体系,兼具历史教育、生态涵养、休闲游憩、城市文化门户等功能的复合型城市考古遗址公园。公园选址东莞运河南岸,北至运河东一路,南与东莞文化广场接壤,西至运河东二路,东至凤来路,面积约2.5公顷。

  陈志军介绍,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围绕迎恩门节点进行展开,由迎恩门中轴广场、北侧考古遗址公园和南侧西城楼公园三部分所组成。东莞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启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未来的考古遗址公园既要满足普通公园的公共服务、互动交流功能,也要兼具考古科普及考古发掘工作延续的功能。

  陈钊表示,南海卫城墙遗址是“东莞记忆”项目最重要的节点,也是最大的亮点。接下来,将进一步挖掘历史城区范围内的文化元素,通过重塑古城边界、再现城水关系、打造历史之径、活化记忆节点等方式,积极探索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之路,为东莞申报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再添砖加瓦。

  东莞有着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史、近1700年的建县史和近1300年的建城史。作为古代城市防御与空间格局的核心标志,南海卫城墙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东莞县城建置沿革、岭南沿海地区古代城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是东莞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历史价值的有力见证。

版权所有 © ayx官网下载  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