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本艺术家歌川广重一起漫游江户时代,探索印度早期神圣艺术的奥秘,或与圭亚那裔英国艺术家休·洛克深入研究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感受丝绸之路的风情,欣赏毕加索的版画杰作。
我们还特别为您安排了一系列免费展览,呈现古代艺术大师拉斐尔和伦勃朗的画作、阿富汗地毯的精湛工艺以及一位20世纪德国重要艺术家的纸本艺术。
歌川广重(1797–1858), 《富士川渡船》 出自《本朝明所》,彩色木刻版画, 1832年。
和歌川广重一起穿越江户日本,踏上充满诗意的旅途。沿途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车水马龙的城市。此外,这次特展还将和你一起探讨这位艺术家对后世艺术家深远的影响。
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家歌川广重(1797—1858年)出身贫寒,却逆袭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才华、最受喜爱的艺术家之一。
歌川广重的艺术视角中的日本有一种宁静感,他贴近社会各阶层,记录着动荡时代中的百姓形象。他的作品从时尚人物到活力城市、再到大自然的静谧景致,生动刻画了日本的生活全貌。他的花鸟版画展现出对自然的诗意理解,而风景画则反映了人们对旅行和探索日渐增长的热情。
歌川广重的艺术不仅呈现了他所处的世界的样子,还有它有几率会成为的模样。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他的画技都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作品对人和自然都充满了共情。它的版画道尽人生百态,还能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节奏感。
本次展览是大英博物馆首个歌川广重特展,也是在伦敦近二十五年来首次以这为艺术家为主题的展览。展品主体来自一位美国歌川广重收藏家的捐赠和借展。这部分展品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版画、素描、绘本以及其他借展作品,将一同向观众全方面展现歌川广重的艺术成就和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俏皮可爱、头大圆肚的象头神伽内什形象从何而来?是什么让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神灵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这些宗教和它们的艺术又是如何穿越印度洋、传至东南亚,甚至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东亚的呢?此次全新大型展览将深入探索这些古印度宗教艺术在全世界内的传播,以及它们深植于自然精神的起源。
展览依托大英博物馆丰富的南亚藏品,结合国内外合作伙伴的珍贵展品,从多元信仰、当代和全球的角度,首次全方面展现印度早期神宗教艺术。这将是一场色彩斑斓和多种感官体验的展览,让观众在当代感受古代宗教艺术的魅力。展览通过自然精神、社区、传承与变迁等主题,鲜活的展示出过去的宗教传统如何成为全世界近二十亿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南亚移民将这些信仰和艺术带到了英国,也使它们逐渐融入英国文化中。
展览中将展出180多件作品,包括雕塑、绘画、手稿和素描,从多个角度探索这些宗教如何塑造了印度的信仰,并揭示古代虔诚的宗教艺术如何演变成当代的宗教形象。此外,展览还将挖掘主要展品背后的故事,从创作到被收藏到博物馆的历程,为观众提供的理解和体验。
*特展《八方丝路:万里共风华》官方导览音频已上线,您可以在【大英博物馆官方导览】APP上点击收听,了解更多有关此次特展及其展品的信息。
当提到丝绸之路的时候,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穿越沙丘荒漠的驼队,在绿洲集市上进行丝绸和香料交易的商人们?但真实的情况远不止如此。
丝绸之路并不是从东向西的单一贸易路线,而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络,把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地的人群连接起来,从长安到英国,从斯堪的纳维亚到马达加斯加。这次大型特展将揭示通过丝路流动的人、物品以及思想是怎么样影响和塑造各地的文化和历史。
丝绸之路历经千年,这次精彩的展览将重点介绍其中具代表性的一段时期,即公元500至1000年左右。这一时期见证了跨文化交流的巨大飞跃,以及连接各大洲人群的普世宗教的兴起。
展览分为五个区域,共展出300多件珍贵文物,涵盖了多个地区和文化机构的收藏,以及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其中,从中国唐代的陶瓷器皿运抵中东港口,到在英国萨福克出土的印度石榴石,这些展品生动展现了丝绸之路广袤而多元的交流网络。
许多展品都是首次在英国亮相,这中间还包括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一组国际象棋棋子,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阿夫拉西阿布“大使厅”一幅六米长的壁画。这幅壁画描绘了中亚粟特人的世界主义视野,展示出当时的商人如何以开放的姿态连接各地文化,成就了丝路时期的繁荣与多样性。
休·洛克(Hew Locke,生于1959年),《纪念品20(维多利亚女王)》。混合媒介艺术创作在古董白色陶瓷半身像上,2024年。
在此次大型展览中,知名圭亚那裔英国艺术家休·洛克(Hew Locke)将目光投向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以独特视角揭示大英帝国的权力历史。经过与大英博物馆为期两年的策展合作,展览《休·洛克:这里都有些啥?》重点展示了非洲、印度和加勒比地区的珍贵物品和鲜为人知的藏品,透过它们探讨帝国权力的复杂的历史,同时回应了当代关于文化归属的热议话题。
与全球许多博物馆一样,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与帝国殖民史密不可分。洛克的展览试图在这一常具争议的对话中提供细腻的思考,引导参观者带着疑问离开展厅,而非寻求一个答案。
此次展览的核心是洛克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雕塑作品《观察者》(2024年)。这一雕塑以希腊合唱团般的狂欢人物为原型,嵌入展厅建筑,从展览空间的高处观察着观众。《观察者》不仅在展厅内“注视”参观者,甚至延伸到博物馆的启蒙厅。
过去两年中,洛克与其长期合作伙伴、工作室策展人英德拉·卡纳(Indra Khanna)多次造访大英博物馆,通过参观库房、研读文物并与二十多位策展人密切交流,加深了对馆藏的理解。这是洛克首次以艺术家身份策划博物馆的展览,也使他与藏品前所未有的深度接触。展览共展出150余件藏品,大多来自大英博物馆,同时包括洛克的个人物品和作品,还有来自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大英图书馆、国家名胜古迹信托和帝国战争博物馆的珍贵借展展品。
此次展览汇集了毕加索(1881—1973 年)约100幅版画作品,这中间还包括他广受赞誉的“347组画”中一些未曾公开展示的佳作。虽然毕加索以绘画闻名,但他同样是版画领域的先驱,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在创作版画,共创作了约2400幅版画作品。大英博物馆逐年扩大其毕加索版画收藏,目前已达500余幅,成为英国最大的毕加索版画收藏地。
毕加索的版画作品自带浓厚的自传色彩,意味着他的版画展现了他的生活、爱情,以及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从20世纪初在巴黎的成长期,到他晚年在法国南部度过的最后时光,展览全面记录了毕加索和版画的长期接触。展览还探讨了毕加索与妻子和情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性时而温柔时而令人不安的描绘。
毕加索在版画方面自学成才,1904他年创作了第一幅专业版画《节俭的晚餐》,开启了他在版画领域的探索之路。展览还包括他著名的《沃拉德组画》,这组100幅蚀刻版画的合集创作于1930至1937年,展现了毕加索在技艺上的不断突破,以及他对古典艺术和神线岁
347幅蚀刻版画、铜版画和凹版画。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347组画”作品,这也是迄今为止展出数量最多的毕加索版画全集。
小型阿富汗战争地毯,约2000至2010年,可能产自阿富汗或巴基斯坦。
此次展览通过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战争地毯及其他展品,展现了阿富汗近年动荡的历史,深度探索战争对织工生活的影响——无论是流离失所的环境、传统编织方式的颠覆,还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地毯最初由驻扎在该地区的军人、记者、外交官及人道主义工作人员购买收藏,之后逐渐流传至全球展出。时至今日,战争地毯的生产仍在继续,还在记录着当下阿富汗一直在变化的政治风貌。
马克斯·贝克曼(1884–1950),《玛丽·路易斯·冯·莫特西茨基和玛蒂尔德(‘夸皮’)·冯·考尔巴赫的肖像》。石版蜡笔在转印纸上,1925年。购置得到了玛丽-路易斯·冯·莫特西茨基慈善投资基金、大卫和丽莎·布朗遗赠基金(通过艺术基金)以及奥本海默基金的支持。
贝克曼于1920年在维也纳通过玛丽·路易丝的家庭结识了她,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她的朋友玛蒂尔德·冯·考尔巴赫(人称“Quappi”),后者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这组收藏包括五幅素描和三幅版画,涵盖了贝克曼从20世纪20年代至1947年的创作历程。1947年,他与Quappi一起永久离开欧洲,前往美国。这些作品将与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其他贝克曼平面艺术作品一起展出。
此次购买通过艺术基金(Art Fund)和奥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得到了玛丽·路易丝·冯·莫特西茨基慈善投资基金及大卫和丽莎·布朗遗赠基金的慷慨赞助。此外,为了确认和保证这些作品完整保留在一起,得到了玛丽·路易丝·冯·莫特西茨基慈善投资基金还额外捐赠了一幅铜板印刷作品。
中村长春(卒于1823年),带有鸟类和秋季树叶图案的折物画(木刻版画)。彩色木版画,1823年之前。此购置得到了JTI日本收购基金的支持。
安托万·华托(1684–1721),男子弹吉他和手臂的两幅写生。粉笔画,约1716年。
本次展览呈现了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五十余幅法国17世纪画家安托万·华托(1684—1721年)的杰出素描作品。这批藏品数量仅次于卢浮宫,尤其是考虑到馆藏中18世纪法国素描的整体收藏并不丰富。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多由贵族委托而作,这些委托者的喜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一种轻松俏皮的风格。然而这类艺术作品通常在英国遭受冷遇。
华托三十多岁便可能因肺结核早逝。尽管职业生涯短暂,他的艺术成熟却极为迅速——从早期的军事场景,逐渐发展出梦幻、浪漫的寓言式的雅宴体(fête galante)
克劳德·洛兰(1600–1682),从蒙特马里奥眺望的景色。约1640年,棕色水墨画。
250多幅素描和第一幅华托的素描)以及他的古典青铜器、宝石、浮雕和钱币遗赠给了大英博物馆。这是继1816年弗朗西斯·汤恩(Francis Towne)的遗赠之后,博物馆再次获赠一批顶尖的古代大师素描,同时也稳固了其在英国当代素描收藏方面的地位。佩恩·奈特出身富裕,其家族在赫里福德郡经营钢铁厂,使他得以在18世纪晚期伦敦的活跃艺术市场上购入最优秀的素描作品。他的收藏中既有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等欧洲大师的作品,以及约翰·罗伯特·科赞斯(John Robert Cozens)、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和约翰·汉密尔顿·莫蒂默(John Hamilton Mortimer)等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将分为两大主题,一部分展示他对欧洲古代大师的收藏,另一部分聚焦18世纪晚期的英国艺术家。所选作品反映出佩恩·奈特的广泛兴趣,从艺术史、考古学、古典神话到英国中世纪史和当时的美学理论。许多作品直接启发了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例如,风景画生动地体现了他关于“如画”的理论,而记录西西里考古遗址的绘画则为他对古代文化习俗的研究提供了视觉参考。
顾恺之(传),《女史箴图》(局部),绢本水墨设色,中国,约5至7世纪。
《女史箴图》描绘了官员张华(约公元232—300年)为规范后宫女性行为而创作的劝诫诗文内容。大英博物馆从克拉伦斯·约翰逊上尉(Clarence Johnson,1870—1937年)手中购得此画,约翰逊上尉曾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驻扎北京。这幅画最初是一卷长手卷,1914年被分离为画作和题词,并分别镶嵌在画板上展示。
大英博物馆与英国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合作,致力于尽可能广泛地分享藏品和我们的知识,从而在英国各地产生积极的教育、社会和经济影响。通过我们的巡回展览和借展计划,在2023 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大英博物馆向英国各地的
玛丽·德兰尼(1700–1788),《锡兰水仙花》(六雄蕊一雌蕊),原存于一本画册中(第三卷,47页)。彩纸拼贴画,1778年。
(paper mosaiks)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从72岁开始,德兰尼便以极其精细的技法创作了900多件这样的杰作。由于这些作品十分脆弱,且被装订成册,过去很少有机会公开展示。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深入观察这些惊人作品的精确程度,了解德兰尼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动力。此外,每个展馆还特别邀请了当代艺术家以创作进行回应。
科尔切斯特花瓶。陶制花瓶,上面描绘了角斗士搏斗的场景。英国科尔切斯特。罗马-不列颠时期,公元175年。© 科尔切斯特和伊普斯维奇博物馆:科尔切斯特馆藏。
女神的青铜船首像,可能为伊希斯,发现于苏丹卡瓦,制造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
与布拉德福德2025年英国文化之城和布拉德福德地区博物馆及美术馆合作举办
这是个适合各年龄段观赏的展览,展出了大英博物馆的众多珍贵藏品以及布拉德福德地区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本地藏品。展品按照不同主题精心排列,包括人体装饰、动物绘制和抽象女性形体等。展览还特别呈现了一件装置艺术作品,以21世纪的视角重新演绎数千年前的洞穴艺术和古代图像,为观众带来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体验。
订阅我们的电子邮件第一时间知道门票何时开始发售,并享受我们的早鸟折扣。作为会员,您能够得到整整 12 个月的无限次展览入场券,以及独家观看、活动、折扣等。您还可以在家中通过大英博物馆的官方导览APP,随时随地欣赏丰富多彩的馆藏。
越贵越不健康?多个知名品牌同时被曝是“科技与狠活”,员工甚至带头避雷...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19分大逆转!快船惨遭森林狼三杀 爱德华兹37+7+8哈登22+8+8
马刺遭19分逆转连3季被公牛横扫 文班23+14+8帽拉文35+10+8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